冷氣團來襲 選購保溫杯先看材質

 

今年入冬首波大陸冷氣團來襲,溫度驟降超過10度,瞬間轉為濕濕冷冷的天氣型態,這時候就令人不由得想要喝些熱飲。挑選適合的保溫杯,可以幫飲品帶來更加分的效果,近年來受到疫情少外出、環保杯減塑策政等議題發酵,大容量的保溫杯瓶更受歡迎。

陶瓷內膽保溫杯可達到茶咖飲品不走味、降低單寧澀感 。圖/業者提供

 

保溫杯的挑選主要分為材質、保溫時效、容量、功能需求;當中最複雜的部分為材質,也是最重要的部分,可以分為不鏽鋼、純鈦、陶瓷三大類。市面上主流不鏽鋼保溫瓶包含了304與316,皆為穩定良好屬性的材質,也是製程成熟而性價比高的產品;優點是保溫效果極佳,缺點則是較易殘留異味,例如中藥咖啡茶等的味道會附著在不鏽鋼杯壁上,茶飲長時間裝在不鏽鋼中也較容易產生單寧澀味。

純鈦保溫瓶的部分,因為材料價格高昂所以市價普遍都會大於$3000 ,而優點是極為輕盈,且材質特性更為穩定不與其他物質反應變異,所以多半是有特定用途時會選購,例如登山客、或者是對於不鏽鋼材質敏感的民眾。

陶瓷保溫瓶則是近年受到青睞的商品,當中主要分為低溫陶、高溫瓷、以及陶瓷塗層。低溫陶的特性就像一般坊間的馬克杯,重量比較重,保溫效果普通。高溫瓷的特性則是輕薄透光,例如常見的骨瓷、新科技骨瓷。然而不管是低溫陶或高溫瓷,因為都是使用真正陶瓷燒冶,材質本身即具有微量遠紅外線,且皆能達到良好的不沾異味效果,因此盛裝飲品上能讓人感受飲用風味極佳。陶瓷塗層則是把陶瓷研磨成極細粉末,混合附著劑後噴塗於保溫杯內層,主要訴求減輕真陶瓷保溫瓶的重量;然而實際上因塗層所含的陶瓷量極薄,所以其實沒有辦法達到如同真正陶瓷的功效,功能上反而更接近於不鏽鋼保溫瓶,但多具備了如同不沾鍋一樣易潔好清洗的優點。有鑒於不鏽鋼與鈦無法電鍍相融,近期有新興廠家推出鈦瓷保溫杯(或稱瓷化鈦)目標欲達到鈦杯的效果並且價格親民,其製作方式即採用陶瓷塗層加入食用鈦,噴灑於保溫杯裡,實際重量與功效也等同於一般不鏽鋼瓶與易潔塗層保溫瓶。

建議民眾在選購前,也可以先評估一下自身使用需求,再選擇相對適合的特性與材質功能的保溫杯。如果是以喝水為主、經常需要外出移動的人,可以考慮不鏽鋼材質保溫杯。如果是要喝茶喝中藥喝咖啡,卻具有一定的保溫效果,那會建議選擇陶瓷內膽;今年配合環保新政,自備環保杯瓶購買手搖茶、咖啡等,還可以替荷包省下5元。若是希望輕便好攜帶、好清洗的民眾,則是可以考慮陶瓷塗層杯。露營友與山友們,則是可以選用純鈦杯,極輕量好洗保溫效果強。

 

 

原文出處 : https://ctee.com.tw/industrynews/consumption/761371.html